制造业是立国之本,国之基。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加快推进制造强国,质量强国的建设。广东省也在《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中明确提出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目标。
在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,产业园区作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、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引擎之一,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热点。然而当今国内外宏观环境快速变化,产业快速更迭,产业园区也面临着企业需求多元化、平台运营升级等一系列新的问题。设计作为有限介入,如何赋予场地创新多元化导向,凸显城市与人文关怀,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的新时代产业园区?
活动现场
5月18日,由深圳市城市更新设计协会主办的“更新圆桌派”活动,邀请森磊国际董事长李健,分享大湾区产业空间设计特点与痛点。十多位来自业内的设计大咖,以轻松、座谈、畅聊的形式共同探讨当下产业设计的特点、痛点和爽点。
森磊国际董事长 李健
湾区产业园现状及相关政策
在此背景之下,大湾区各个城市在十四五规划中的产业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释放。目前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形成了“2+2+1+1”产业布局,逐渐由区域性产业集群向多维度的产业生态圈转型。
大湾区部分城市“十四五规划”产业规模
大湾区迅速发展的新业态在空间环境、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工业空间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,在具体操作层面,各个城市均有不同的标准和需求。例如厂房的标准层面积大小,深圳要求是2500~4000㎡,东莞要求2000㎡,惠州的市场需求是800~1200㎡。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,设计也需做相应调整。
大湾区部分城市标准层建筑面积对比
产业模式在更新迭代,面对新一轮的变革,建筑师们似乎也在摸着石头过河,一边直面痛点,一边设计升级。我们总结了在实践中遇到的痛点问题,包括如何让市场接受销售面积区间,如何实现灵活租赁,如何在结构柱网的选择、空调形式的选择、货客梯数量的控制、立面限价与美观设计等方面中实现成本管控,如何做好配套管控,如何把控产品细节等。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,唯有努力把握关键技术要点,逐渐探索出最佳解决方案。
工业上楼价值法分析模型
柱网材料用量分析
不同停车方式
东莞力合双清产学研建设项目立面设计手法
立面效果图
END